Wednesday, March 16, 2016

2016年3月15日明報觀點版

最近社會就全民退休保障方案掀起爭論。特區政府一直強調「不論貧富」的退休保障計劃需要每年花達226億元的開支,會對政府財政造成巨大負擔,令庫房枯竭。另一方面,政府近年大手筆花費數千億元興建各項令人爭議的基建工程,惹來公眾質疑政府「寧起大白象」都不肯養老人。政府的回應是基建工程是一筆過開支,而全民退保則是每年的經常性開支,不能相提並論。作為金融人,我們認為這個說法值得商榷。

從財務角度來看,任何未來現金流(future cash flow)均可用現值(present value)表達出來,只需找出一個適當的折現率(discount rate)即可。假若投資回報率是5%,一年後的100元就相等於今天的95.24元。道理很簡單,你今天投資了95.24元,以5%回報率計算,一年後就可得100元。同樣地以5%折現率計算,未來10年每年100元的現金流,就相等於今天約772元。持續不斷每年100元的現金流,就相等於2000元的現值(今天投資2000元,假設回報率保持5%,以後每年可得100元收益)。

「一筆過」與「經常」開支 無實質分別

以上說明了所謂「一筆過」的開支和「每年經常性」開支,從財務角度來說是沒有實質分別。

看看特區政府近年已開展或準備開展的巨型基建項目要花香港人多少錢:中部水域人工島(1500億元),機場第三條跑道(1415億元),新界東北發展計劃(1200億元),港深機場鐵路(1000億元),高鐵(800億元),港珠澳大橋(700億元),蓮塘口岸(350億元)。不計其他項目,單是以上工程的總開支已達7000億元。這筆錢若留在外匯基金作穩健投資,只需達到3%回報,每年就有超過200億元收益,足以應付全民退保的開支,完全毋須加稅。這尚未包括政府預留的種子基金、向大企業加徵利得稅,或由強積金注入僱主供款等各項方案。

至於有人認為基建是投資、退保是支出,當然是投資較重要,這點我們也不敢苟同。首先,投資不一定賺錢,胡亂投資可導致血本無歸。以上提到共7000億元的基建項目,全部都是為了便利中港交通往來,未來收入主要依賴內地旅客和物流量的增長。目前國內正面臨經濟放緩和旅客減少,若加入營運和維修開支,這些項目隨時出現虧損。其次,全民退保表面上是福利開支,但老人家有穩定退休收入時就會比較願意在日常生活中消費,這會間接促進經濟,受惠的始終是香港人;相反,基建花掉的幾千億大部分落在中港大財團、大地產商和建築商的口袋裏,一般市民未必受惠。

同一筆公帑,我們會選擇用來保障每一個香港人的晚年生活,抑或用來興建一堆效益成疑的基建工程?這是香港社會極須深思熟慮的決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