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28, 2016

退會停不了

之前為爭奪立法會各事務委員會之正、副主席,不論建制或民主派議員都盡力加入所有事務委員會「爭櫈仔」。現在各主席位已麈埃落定,是時候退會了!
我們尊貴的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先生,就一次過退出6個委員會,說是為了騰出更多時間專注於金融財經界相關之事務。
我們當然明白張議員日理萬機,很難抽身處理除金融服務界外的其他事務。但作為立法會議員,要面對的是全香港所有的問題,並非只有業界問題。希望張議員能「食得咸魚抵得渴」,學習特區政府官員經常掛在口邊的格言:「迎難而上」!
順帶一提。我們在10月26日向張議員發出了【就香港是否實行「三權分立」】之公開信,冀盼張議員在退出數個事務委員會後,能有更加多時間回覆業界提出的問題,兌現選舉承諾,咪走數呀!

Wednesday, October 26, 2016

就香港是否實行「三權分立」給三位立法會功能界別議員之公開信





立法會功能界別保險界議員陳健波先生
立法會功能界別金融界議員陳振英先生
立法會功能界別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先生
(排名不分先後)

一個健全的法治及法律制度是支持保險業及金融業發展重要的基石之-。 而「三權分立」正正是在香港實行的普通法架構下重要的組成部分,保護著香港這個舉世稱譽的法治及法律制度。

近日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女士的言論指出在《基本法》框架下,香港實行「三權分立」是一個不正確的說法。 根據范太的言論,《基本法》並沒有註明香港是實行「三權分立」。不過,兩任終審法院首席大法官李國能及馬道立在不同的公眾場合卻清楚闡述了他們對香港是否實行「三權分立」的不同看法。
在2001年,時任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在出席一次商會午餐會致辭時強調:

“在普通法制度中,司法獨立是最基本的特色;香港的普通法制度也是一樣。司法獨立是權力分立概念的核心。權力分立就是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權分立,互相制衡。法院的作用是確保立法和行政機關在執行其職責時遵守基本法和法律。”

而現任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則在2014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致辭時,形容《基本法》「清楚訂明」了三權分立的原則:

“《基本法》清楚訂明立法、行政、司法機關三權分立的原則

Tuesday, October 25, 2016

捍衛立法會獨立性及香港的法治制度

「思言財雋」對今天立法會主席梁君彥之決定表示極之失望及憤怒!
梁主席明言他押後為梁及游兩位議員監誓的主因是源自建制派議員製造流會的壓力下,他希望能保持會議繼續有序地運行。梁主席這樣做,不僅是用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他亦已把立法會全面降格成為政府及建制派達至政治目的之工具,嚴重破壞立法會的公信力。若以後有任何議題政府或建制派不喜歡討論時,佔大多數議席的建制派又可以威脅流會而令主席調走議題。此例一開後患無窮!
金融界的朋友應該擦亮眼睛看清楚,若監察政府的立法會機能喪失,香港變成如内地一樣由當權者政治目的去主導一切,那香港的法治及自由亦同時響起警號! 我們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還能保得住嗎? 
請各位金融從業員從不同渠道反對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的决定,努力捍衛立法會的獨立性及香港的法治制度!

Saturday, October 15, 2016

金融界別陳振英議員

立法會功能界別中的金融界一向都「出晒名」是小圈子中的小圈子。這個界別的議員一向是極之「離地」, 高高在上,其主因是除了2000年的立法會選舉之外,這界別的議員一直以來都不用面對競爭而自動當選, 包括今屆的「新丁」陳振英議員。

我們很高興聽到陳議員說他願做個貼地議員。希望陳議員言出必行,不要如他的前任一樣浮在雲端之上「口不擇言」,拿出誠意及勇氣去面對沒有投票權的業界從業員,細心聆聽他們的意見,以行動去證明他是真正有心有力!

http://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196847&refer=Share

Friday, October 14, 2016

致立法會秘書處秘書長陳維安先生之公開信

立法會秘書處秘書長陳維安先生大鍳:
我們是一個由金融從業員組成的社會、經濟、民生關注組織。我們留意到在10月12日立法會候任議員宣誓及立法會主席選舉的過程當中出現了一些混亂情況。 我們對此深表關注。我們對於整件事件有以下疑問, 希望 閣下能加以解釋。

1. 閣下在10月12日上午為候任立法會議員就任監誓時,向三位已讀完誓詞的候任議員(姚松炎、梁頌恆及游蕙禎, 下稱「肇事議員」) 稱 閣下「無法為其監誓」,導致秘書處因而拒絕讓三位肇事議員在下午的立法會主席選舉中投票。我們對此有以下疑問:
a. 請闡明三位肇事議員的誓詞中那些字句及行為違反了宣誓的要求。一些議員也有加入與誓詞不同內容的宣誓, 為何 閣下又視之為有效?當中有何準則?
b. 請闡明立法會議事規則中那一條賦予秘書長權力得以阻

Thursday, October 13, 2016

立法會秘書處

當全城在指責梁耀忠失職, 我們亦同時要求立法會秘書處作出詳盡解釋為何他們會對兩位議員給予前後矛盾的意見。

若立法會秘書處失卻了政治中立性, 那香港整套體制將會崩潰, 金融中心之地位必定岌岌可危! 我們嚴正要求立法會秘書處對昨日選舉立法會主席的整個情況作清楚交代, 否則整個立法會將失去公信力, 香港政局將會陷入更混亂的對抗及為香港社會帶來不可挽救的傷害!

2047

我們並不倡議港獨,但堅持必須有清晰的法理依據,好讓《基本法》在2047年6月30號之後能繼續延伸。這是為了確保香港能「...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更是為了保障我們的下一代能繼續享有【一國兩制】賦予港人的人權、法治和自由。
三十年好像是遙不可及的未來,但問題重點是,基本法沒有自動續期的條文。香港人必須儘早探討2047後要延續甚麼、改變甚麼,與及延續的機制。

http://wp.me/p2VwFC-jTO

Wednesday, October 12, 2016

立法會新會期



新一屆立立法會會期正式展開,思言財雋會一如以往,監察代表金融界及金融服務界議員 ─ 陳振英及張華峰 ─ 的表現。

思言財雋的座右銘來自格言"A clear and innocent conscience fears nothing." (「澄澈又純淨的良知,是不會懼怕任何事情。」),當中加入了思言財雋的英文名字Financier Conscience。我們會和各位金融從業員一起無畏無懼,努力令香港變得更好。

Thursday, October 6, 2016

橫洲棕地 傑志球場 -- 不單是土地建屋問題,更是香港人口問題



當大家還弄不清橫洲可建是四千個、萬三個、抑或萬七個公營單位;當大家還為「官商鄉黑」氣憤;當大家都覺得政府向落成僅一年但花費近億的球場動主意是盲搶地的同時 — 其實大家有沒有思考過其背後隱藏的真正問題?

讓我們由一萬七千個單位算起。香港一般家庭普遍是四口之家,萬七個單位照理可容納六萬八人。但現時每日有一百五十名移民透過單程證來港,一年就是54,750人;簡單來説整個橫洲發展(包括政府現時無法兌現的第二及第三期)只可滿足十五個月的新來港人口。香港回歸十九年,就單程證一項已為香港引入接近一百萬名新移民,這還未計算投資移民、專才配額、來港工作以及畢業生留港就業等計劃。試問香港如何可以年復年承受這樣急劇的人口增長?我們認為解決問題務需由源頭開始,特區政府必須儘快與中央磋商大幅削減來港人口配額。

以香港現時的政治環境,任何人提出這類建議,輕則會被指製造中港矛盾,重則有可能變成反中亂港的港獨分子。但我們希望社會大眾能摒棄這些民粹抹黑或意氣之爭,理性聚焦於香港人口容量及市民生活質素的問題上。

香港真正的問題是人口不斷膨脹

香港與全球很多大都會主要不同的地方,就是香港只有很有限的土地資源。現時市區的土地幾近飽和,能發展的土地供應絕大部份來自舊區重建。稍為大型一點的項目已經要遠至將軍澳、北大嶼山、洪水橋,甚或爭議中的東北發展。香港沒有向外圍不斷擴張的條件,要發展恐怕要1)動綠化地或郊野公園主意,因為現屆政府「先易後難」不拈棕地、囤地和丁地;2)大量填海—縱使維港兩岸暫時倖免,但大家只要看看現時北大嶼山的工程,或之後汲水門一帶的填海草圖,就可預視破壞之大;3)不斷增加地積比率和向高空發展,試想像香港慢慢變成荷李活式的科幻電影,有錢人住進過百層的離地大樓,窮人則聚居於地面的貧民窟。

香港既沒有土地供應支撐這樣高的人口增長,現有人口的生活質素亦勢必受拖累而下降。近年不少本地市民已不涉足廣東道和銅鑼灣一帶,但試想如果只是想落樓去球場踢場波,或到公園消閒逛逛,但球場、公園和 driving range 竟被徵用以建插針樓,那麼香港市民工餘還能做甚麼?難道足不出戶只等星期一再上班?香港的窩居「一縮再縮」,由以往的幾百呎縮小至最近的百幾呎,這就是香港人夢寐以求的生活嗎?當衛道之士恥笑游蕙禎議員的「扑嘢論」之際,她道出的只是個人空間狹小所衍生的社會實況。

香港人既不好受,新移民也不見得好過。2011年人口普查報告(註)指出新移民偏向低學歷、低技術,在初來港時未有「上樓」資格之前,很多家庭無奈被迫入住劏房,以高昂呎租住進極差環境。另由於住屋供應數量大大落後於人口膨脹,公屋輪候册亦同步急速增長;上樓時間愈等愈長、遙遙無期。而他們的孩子在欠缺向上流的機會下,很容易變成跨代貧窮的受害者。

人口膨脹衍生其他民生問題

特區政府經常指出由於人口不斷老化,特區需輸入移民以替補勞動力,及從該批移民徵收稅款「供養」陸續退休的人口。但如上述,由於新移民偏向低學歷及低技術,未能為香港注入新思維或新動力,更遑論如新加坡移民能幫助當地各行業改革轉型。政府的稅收如意算盤亦恐怕打不響,反而新移民對住屋、醫療、教育及福利的需求會為特區政府的財政帶來壓力。

在香港、香港人及新移民三輸的局面下,我們看不到繼續每日一百五十名移民政策的理據。我們希望香港社會各方能理性討論,達成共識;並儘快由特區政府向中央政府提出削減要求。

註:2011年人口普查【內地來港定居未滿七年人士】報告教育部分第5•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