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5, 2016

業界投稿 - 【深港通與一國兩制】


今天(12月5日)是投資市場期待已久深港通開通的大日子。從滬港通開通兩年至今,投資者早已預期下一站是深港通,因此市場預期開通對市況短期影響不大。

深港通在制度設計大致跟隨滬港通,包括設有可交易的股票名單、按照「主場規則優先」("home market rules")等。香港投資者固然對深港通感興趣,但與香港切身相關的還有另一制度 ― 一國兩制。深港通與一國兩制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實際可以「相映成趣」。

(1) 一切以中國優先

深港通強調「主場規則優先」,即是投資者在交易時必須遵守對方市場的交易規則和習慣,不過我們不難發現有不少細節都是以內地的角度出發。例如深港通中北向和南向都設有每日交易額度,其中內地投資者買入港股是105億元人民幣。這規定看似普通不過,但為何內地投資者買入以港幣計價的港股時交易額度要訂為人民幣?當內地當局在實時監察時要作換算才可知道南向額度的使用情況,額度的貨幣單位就來得有點不自然。如果想到這一切都是出自內地決策者的手筆,以人民幣作為普世標準就正常不過了。

另外,交易額度的背後理念亦是中國慣常「試點管理」方式,務求強調一切風險可控。而為何深港通要叫「深港通」而不是「港深通」就更不在話下。總之,一切以中國優先。

當官員政要不斷指出一國兩制中「一國」是兩制的前提,這和深港通一切以中國優先的理念不謀而合。

(2) 香港金融市場比內地成熟

現時全球資金不但可以自由進出香港市場,而且完善的金融基建、
低稅率制度、供應充足的金融專才以及健全的司法制度,都使香港的金融市場較內地優勝。根據Z/Yen Group編制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香港現時在金融範疇的競爭力名列世界第四,遠遠拋離排名十六位的上海及排名二十二位的深圳。

如果深港通(及滬港通)是將一個發展成熟和另一個發展較落後的金融市場連在一起,一國兩制是不是有同樣情況?

(3) 並非單單惠及香港

根據滬港股開通兩年的經驗,北向滬股通日均成交額約為50億元人民幣,而南向港股通日均成交約為30億港元,這說明從香港透過滬港股進入內地的資金較南向進港的資金多。因此我們不能單單視深港通為中央對港的恩惠,而更是一個對內地資本市場開放有利的舉措。
另外,中資公司現時佔港股總市值超過六成,而成交額佔比更近七成,大量中資公司到港上市一方面證明香港是中國有效的集資中心,而另一方面亦顯示內地對香港金融市場影響極大。

一個在軟實力優秀的地方,在制度下受另一方極大影響,是深港通亦是一國兩制。

總結當中國證監會主席兼黨委書記劉士余在上周發表反對惡意收購、違者將面對牢獄刑罰等人治色彩濃厚的言論,我們看到中港金融市場的巨大鴻溝近乎不證自明。不過,兩地今天在深港通以及一國兩制下緊密連繫起來了。


如有助 @ 思言財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