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18, 2016

「思言財雋」向立法會2016年金融界別候選人陳振英先生及金融服務界別候選人張華峰先生、徐聯安先生及詹劍崙先生發出的公開信之回覆

「思言財雋」在8月8日向立法會2016年金融界別的候選人陳振英先生及金融服務界別的候選人張華峰先生、徐聯安先生及詹劍崙先生發出了向候選人提問的公開信。
我們要求兩個界別的候選人在8月17日或之前回覆。在昨天限期之前, 我們收到了金融界的候選人陳振英先生及金融服務界的候選人徐聯安先生之回覆。至於其餘兩位金融服務界的候選人張華峰先生及詹劍崙先生, 我們迄今仍然未收到他們的回應。

徐聯安先生在回覆我們的電郵中說他在之前的金融服務界候選人論壇中已交代了他對業界各方面問題的看法, 所以毋須再用書面回應我們的提問。我們將會約見徐先生跟進問題。

至於在金融界已自動當選的陳振英先生,
不得不讚的是他的回覆比較詳盡。可惜的是陳先生對擴大金融界別選民基礎方面只輕輕地以49字交代, 在這方面實在令人失望。在銀行工作的從業員們, 陳振英將會是新一屆立法會代表金融界的議員。你或許會問: 「邊個係陳振英? 點解佢突然間走出嚟代表咗金融界? 乜唔係要投票選舉嘅咩?」問得好! 答案是陳先生在沒有競爭對手情況下自動當選! 那他是由誰支持參選的? 這個問題相信大家應該心中有數。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不是由金融從業員經過民主選舉而當選的!
以下是陳振英先生回覆的内容, 各位對他的回覆又有何意見?

思言財雋:
您好!來郵收悉,感謝給予的意見。由於本人尚未正式進入議會,以下就您們的問題,本著共同探討的態度,提供個人的一些看法︰
1. 近年本地銀行的業務增長來源傾向中國市場。在市場集中在單一國家的情況下,香港銀行業應怎樣管理系統性風險,規避中國經濟放緩對本地銀行業的衝擊?

過去十多年,香港銀行業通過在內地設立分支機構、股權投資內地銀行、敘做內地貸款等,分享內地改革開發及經濟快速增長成果,不僅鞏固發展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也直接推動了銀行業的就業創造、股東增資,銀行從業員乃至普羅大眾從中受益明顯。 按金管局的數據,2014年底本港銀行業的內地相關貸款為31,170億港元,佔銀行業總資產的14.9%;在2015年第二季度為34,850億港元,佔銀行業總資產的15.9%,但從第三季度開始回落到33,260億港元,佔銀行業總資產的15.5%。以上數據反映香港銀行業從自身經營的角度,會權衡風險與收益的關係,對貸款的區域集中度作出合理、明智的決策;從監管的角度考慮,本地監管機構一向對銀行業的貸款投向包括地域,保持緊密監察,若個別銀行對某些地區的風險集中度過高,監管機構亦會要求作出關注或調整。 另據金管局數據,內地相關貸款的特定分類貸款比率2015年底為0.79%(今年三月底上升到0.94%);據世界銀行公佈的數據,2015年,美國、英國、法國及日本的銀行不良貸款比率分別為1.52%、1.44%、3.98%及1.64%。意大利銀行不良貸款比率甚至高達17.97%。作為銀行從業人員,我們相信,大家會根據以上比較數據對貸款組合的信貸成本和區域風險作出恰當的判斷。 過去幾年,香港作為市場自由開放的國際金融中心,多次經歷來自香港以外大小不同的風險,情況慘烈的,有08年美國引發的金融海嘯;情況突然的,有近期的英國脫歐事件。我們作為銀行從業人員,為此疲於奔命不在話下。綜觀中國經濟情況,增長雖有所減慢,但即使以放緩後的6.7%增長率,環顧當今西方國家沒有哪幾家比得上。受到週期性、結構性調整影響,加上國際需求下降,中國內地經濟目前面臨下行壓力,但推動經濟增長的中長期有利因素依然存在,前景看好。銀行業界因應自身的業務狀況,繼續參予中國市場和業務是不難理解的。與此同時,經過多次金融風浪的磨練,在監管部門督促下,香港銀行業也建立了比較健全的風險識別和監控機制,相信可以一如既往,應付或大或小的風險考驗。 銀行界當務之急,是面對外部包括內地貸款需求放緩的困難,並正在千方百計開闢新的業務和收入增長來源。本人政綱內提到【要把握一帶一路策略實施帶來的商機,培育業務發展和就業創造的新增長點】,亦是希望為本港銀行業界開拓多元化的區域市場,捕捉從一帶一路國家政策所帶來周邊地區的業務機遇。

2. 近年存貸息差大幅收窄, 閣下認為前線從業員可以怎樣在息差狹窄、僧多粥少、監管要求提高的環境中達到業績要求? 另外, 貿易融資連年委縮,中小企業貸款風險上升。有什麼方法解決相關從業員在這業務面對的問題?
由於全球經濟放緩,信貸需求不振,貿易融資萎縮,存放款息差易跌難升,中小企貸款風險上升,香港銀行業經營面臨挑戰。近日公佈業績的幾家大型銀行收入同比下跌,銀行及其從業員承受的沉重壓力,由此可見一斑。面對客觀現實,個人相信銀行的董事會或管理層會因應銀行業的實際經營環境,合理制訂業務指標和資源投入,並恰當處理對銀行或其員工業績的達標要求,以綜合全面考核員工的表現。 面對困難的經營環境,我希望銀行勞資雙方能夠和衷共濟,聚焦發展,共同爭取業務機會。本人政綱內提到會【積極向政府反映業界經營中的問題,督促相關部門適時跟進,促進銀政互動、銀企合作,共同應對。建議政府優化特別信貸保障計劃,撐企業,保就業、穩經濟】,如政府能進一步優化中小企的融資擔保計劃,將可惠及企業、銀行及相關的就業。
3. 金管局及全球監管機構近年都加強對銀行及金融機構在打擊洗黑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Anti-money Laundrying and Counter-Financing of Terrorism")方面的監管及要求, 令銀行對處理新户口申請及對現有顧客資料評核方面都非常小心, 亦加入了冗長的文件證明要求。「開户難」已是很多中小企業、非政府組織、慈善機構、註冊社團甚至一般市民每天遇到的難題。請問閣下有甚麼建議可以向監管機構提出, 好讓銀行在法例監管與商業及市民需求中作出平衡?

香港金管局已於2000年制定規範的防洗錢法規指引供銀行參照遵行。自美國2002 年9.11事件爆發後,全球開始重視防洗錢及反恐融資問題,相關的國際要求亦日趨嚴謹。2012年“防洗錢條例”於香港立法生效,將客戶盡職審查要求『刑事化』,銀行必須按法例執行。由於香港也是國際重要防洗錢組織(FATF)的成員,需要進行週期性的自身防洗錢風險評估以及FATF隨後會替香港進行相互評估,以確保香港的防洗錢法律法規要求能符合國際水平,防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被濫用為國際洗錢的平台。 近年,有不少國際銀行因防洗錢問題受到嚴厲處罰,這一系列的連環執法正反映出防洗錢的重要性及國際監管要求的不斷提高。開戶要求及客戶盡職審查作爲防洗錢的重要管控點至關重要。為確保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動搖及避免香港被評為洗錢中心,香港的銀行嚴格按照本地監管及國際標準進行客戶盡職審查要求是必要的,這沒妥協的餘地。 但並非在處理過程沒有可改善地方,本人的政綱提到會【創造最有利於金融業穩定健康發展的監管環境。加強與監管機構的溝通,不斷優化監管措施,在業務拓展靈活性和安全性之間達致平衡】。首先需認識問題的核心其實並不在於要求過嚴,很多時問題是在於溝通不足及處理方式上的誤解。若要做出平衡,需多方面共同努力。首先,政府需加強公衆教育,增強公衆的防洗錢意識,使大衆對防洗錢有更加深入的認知,了解防洗錢問題人人有責。其次,監管機構與各金融機構之間需進行定期溝通,確保金融機構對相關法律法規的解讀正確無誤,避免在執行上闖進誤區。最後,金融機構與其客戶更要保持良好溝通,提高透明度,以確保相關開戶要求、客戶盡職審查程序及要求能讓客戶盡早明瞭,讓客戶知悉開戶申請的進展,銀行也需要提供方便客戶查詢的途徑,客戶則盡早回應銀行的提問,使雙方能有效達致目標。 在解決『開戶難』問題的同時,嚴格遵行各項打擊洗黑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方面的監管及要求,確實是監管機構、銀行及客戶共同面臨的難題,在這方面需要有關各界一起努力,集思廣益,探討可行的解決之道,除了個人提出的以上觀點外,我願意聽取、收集大家的意見,因此,也請您們一併提出建議。

4. 金融業運作日趨數碼化, "Fintech" 一詞亦已高唱入雲。與此同時, 一些傳統金融業職位如銀行櫃檯服務員、後勤支援人員等的生計亦帶來嚴重壓力。請問閣下認為在兩者之間如何取得平衡? 金融從業員長期面對超長工時及嚴苛的監管要求, 閣下若當選後如何為金融從業員爭取公平和合適的待遇?

科技進步促使部份傳統工種需要面對轉型是不可扭轉的趨勢,金融業面對這個世界潮流亦不能獨善其身。事實上,其他行業採用互聯網技術在支付手段方面的發展亦在不斷擠壓銀行業的經營空間。但正如本人的政綱所述︰【銀行加快網絡金融的發展,一方面可提升對客戶的服務水準,同時也可擴大服務的輻射區域】,有利銀行的長遠經營發展。在此過程中,部份傳統的工種如櫃檯服務員等或許需要面對工作上的轉型,惟銀行終究屬於一個人對人的行業,對客戶的服務十分重要,而這部份核心的銀行功能包括理財、投資、保險、公司業務甚至合規監控等仍未能以電子渠道取代,因此仍需要配置人手,從業員還是有發展空間的。相信大家只要不斷自我增值,努力學習,跟上科技進步的步伐,就不需要為Fintech的到來而擔心。至於工時長及壓力大的問題,相信目前普遍存在於各行各業,本人政綱內提到會【打造銀行與市民的利益共同體。推動業界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兼顧市民大眾、銀行客戶及員工的利益】,將就政綱內容與銀行界反映相關意見,推動業界關注市民大眾、銀行客戶及員工的利益。

5. 現今在金融界裏只有「公司選民」而沒有「個人選民」, 金融從業員完全沒有投票權, 選民基礎十分狹窄。在其他專業界別如法律、會計、教育、醫學、工程、社福、資訊科技界等都擁有「個人票」, 但龐大的金融界卻沒有。請問閣下是否贊成擴大選民基礎, 加入「個人票」, 令從業員獲得投票權? 如不贊成, 理據又是甚麼? 閣下有沒有其他方式擴大選民基礎?

每一個選舉制度都有它本身的形成原因及其優化空間。如日後社會上認為有需要進一步優化,也並非絕不可以討論。

陳振英 2016 年8月17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